滁州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退役军人工作重要论述及法治思想,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全省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中率先设立“老兵工作室”,充分发挥老兵优势,运用“123”工作法,用心用情化解退役军人信访矛盾。聘请122名退伍老兵、专业律师担任老兵调解员、心理咨询师和法律援助工作者,共调处信访矛盾102起。
一、树立一个理念,依法用情化解矛盾
用党建引领退役军人工作,深入挖掘新时代“枫桥经验”内涵外延,结合退役军人服务工作,树立“以法为据,用情化解”的理念,在明光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及部分乡镇(街道)服务站,试点设立“老兵工作室”,开展老兵调解工作试点,通过“兵说兵话、兵疏兵心、兵讲兵理、兵解兵惑”16字方针,搭建老兵法治、德治、自治平台,实现老兵问题老兵办。“老兵工作室”是多功能综合室,包括退役军人人民调解委员会、退役军人法律援助中心、老兵调解室和心里咨询室,为退役军人提供法律法规宣传、政策咨询、法律援助、矛盾调解等服务。刘锦秀、沈阳等17名老兵,成为远近闻名的调解员。
二、细化两步举措,精准施策维护权益
第一步,老兵调解,真情服务。“老兵工作室”对全市退役军人信访诉求进行综合分析,针对退役军人信访矛盾多为历史遗留问题,“小而杂,多而乱”,“老兵工作室”退伍老兵以战友情、乡土情和人脉情为桥梁,主动靠前、热情服务,用心用情用理直接化解矛盾,极大减轻了信访处理量和上访隐患。如明光市涧溪镇石岩村前庄组退伍老兵宋恩雨与同组村民王明成因土地确权地界勘察误差,地界归属认定互不相让,双方多次上访。镇村两级数次协调未果。新聘任的村退役军人专干在入户走访困难退役军人时了解到这一情况,在反复分析原因后决定由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安排两名老兵调解员,配合村综治专干主动上门,耐心做其思想工作。在一番思想教育后,宋恩雨作出让步,双方握手言和,多年争议圆满解决。
第二步,法律援助,帮办化解。加强对无法调解类案件的帮办代办,对于政策法规、涉法涉诉类信访件,“老兵工作室”根据性质类别加以区分,及时将不宜或不能开展调解的案件转至退役军人法律援助中心,由中心组织专业律师开展诉前评估和无偿法律援助服务。如退役军人、烈属徐如芹在新浪微博发帖反映,其受到原工作单位明光市邮政分公司速递营业部不公正待遇7年,要求补发待岗期间所欠工资、社保和住房公积金。徐如芹本人多次向多个部门反映过,均没有得到妥善解决。明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成立后,徐如芹又向事务局递交了相关申诉材料,市退役军人法律援助中心、退役军人人民调解委员会等相关人员,专程前往滁州市邮政公司积极帮助徐如芹维权,寻求帮助解决。经过数月努力,最终该事件得以圆满解决。
三、做好三个转变, 全心全意排忧解难
一是变“坐等来访”为“主动联系”。创新建立村级“周探望”、乡级“月走访”、市级“季联络”制度,“老兵工作室”人员对重点对象进行包保,常态化走访联系,及时掌握退役军人相关情况,帮助及时解决实际困难。明光市张八岭老兵在走访慰问中发现徐华春患急性脑梗塞,花费近10万元,家庭房屋漏水,儿子还是贫困户,及时建议镇服务站救助7000元,该户深受感动。二是变“接待处理”为“事前排查”。“老兵工作室”结合常态化走访慰问,对摸排的退役军人信息进行月反馈,矛盾问题及时汇总,进行综合分析研判。在全市铁路、供水、交通等领域排查矛盾隐患27件,“老兵工作室”主动出击,了解情况,沟通感情,27件42人次信访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三是变“单一调解”为“多点服务”。“老兵工作室”在调解矛盾纠纷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服务内容,引入有经验的退伍老兵、律师、退休教师、心理咨询师等,为退役军人提供学习交流、政策咨询、帮扶解困、矛盾化解等服务,并逐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志愿服务等活动,引导退役军人发挥作用。今年,“老兵工作室”共组织近万名退役军人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在疫情防控、抗洪抢险、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环境整治、社区治理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